近年来,湖南省湘潭市积极布局高效率的物流网络,已建成由铁路、公路、水路三种运输方式组成的颇具规模的交通网络,打造了“高智慧”的信息平台,为湘潭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8d175ee0c9aa5befae0547828530414b](/__local/C/FF/00/C9FEEA3859DA32BBF00C6C84707_21296C85_78E3.jpg)
![IMG_256](/__local/8/50/1F/96A5E4B6F903C706ACCD00BE5E3_5AE23284_AD.png)
1、社会物流总额稳步增长:公路运输 “交织成网”。截至目前,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7623公里,公路网密度达到152.3公里/百平方公里,位居全省前列。境内京港澳、沪昆等7条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283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5661公里。
铁路运输不断升级。2014年12月,沪昆高铁湘潭北站、韶山南站投入运行,湘潭迈入“高铁时代”。2016年12月长株潭城际铁路湘潭段建成投运,进一步提高长株潭综合交通枢纽地位。2018年,湘潭市铁路货运量830.47万吨,同比增长2.5%;客运量450.21万人,增长17.4%。
水路运输“通江达海”。湘潭航道里程达260.25公里,其中等级航道69公里,全年通航179.25公里。2018年,水路货运量707.76万吨,同比增长3.1%;水路货物周转量25.37亿吨公里,增长5.0%。水运初步形成了干支直达、江海联运、水陆中转的发展新格局。
社会物流总额稳步增长。近年来,全市物流需求系数持续保持在合理区间运行,社会物流总额呈现稳步增长态势。2018年,全市社会物流总额达到4633.67亿元,同比增长6.3%。从社会物流总额构成来看,因湘潭是以制造业为主的老工业重镇,其份额最高的就是工业品物流总额,已达3804.21亿元,增长10.6%,占全市社会物流总额的82.0%,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4dab2dd51d7adbade56c18580e527c2f](/__local/6/D7/97/B86A56E5F6AEC750E566162F220_64919A32_699A.jpg)
2、企业规模小,盈利能力弱:湘潭拥有比较优越的地理位置、雄厚的制造业基础以及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物流的需求及发展潜力巨大。但湘潭物流业运行以道路运输为主,运输成本高、信息化滞后。
物流企业规模小、盈利能力弱。目前,湘潭物流企业规模小,缺少大型企业,全部属于中小微企业,且物流企业主要集中在道路运输业,占物流企业的50%以上。物流企业普遍存在营业成本高、效率低、集约化、信息化水平不高,诚信、标准、人才、安全、环保等软实力不强的问题,制约了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2018年,全市26家规模以上物流企业,亏损企业为9家,亏损面达34.6%,亏损企业亏损2.61亿元。
物流重点项目减少,并且落地见效慢。2018年,全年计划投资5亿元以上的128个项目中,涉及物流业发展的项目25个,占比19.5%,比上年同期减少2.0个百分点。义乌小商品城物流中心等计划投资过10亿元及以上的项目,建设周期较长,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效用的发挥。
![abd8c0fabc96e940da3f8f6fe8c9d4eb](/__local/D/F5/98/F37CE81B684266D26737A023520_5F2EA716_4B42.jpg)
3、加快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积极推动传统物流业向“互联网+”转型。在当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高度融合下,“互联网+物流”的结合开启了这个传统行业的新变革。大力支持物流企业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与物流设备,提高物流通行能力与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流成本,努力提升物流服务质量。支持物流企业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扶持物流园区智慧物流平台建设,促进物流、人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协调运行,提高物流行业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
以市场为导向,重点培育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科学引导物流企业加快发展。通过政府相关部门科学规划,把现代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好、维护好。引导道路运输业、水上运输业、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装卸搬运和仓储业、邮政业等中小微型物流企业整合功能,集聚发展,加快由过去传统单一型物流企业向现代复合型物流企业转型升级,推动物流企业做大做强。
(作者单位:湖南省湘潭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