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市商务和粮食局、市财政局委托市产业与金融研究所有限公司组织五位专家对我市流通领域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征集的项目进行评审,评审专家组由四名行业专家和一名财务专家组成。我所所长李正军教授应邀担任本次项目评审专家。会议邀请了省商务厅相关处室领导、市财政局相关科室领导进行现场督导,市商务和粮食局纪检监察室对评审工作进行了全程监督。

依照会议流程,会议首先选举了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燕为组长,湖南省物流采购联合会原会长刘平为副组长,集体审议通过了《专家评审表》,评审组依据中央及省市关于流通领域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的相关文件精神,对此次征集的七个项目进行评审。
评审会以现场抽签的方式确定了项目评审顺序,各项目链主企业、协同企业代表就项目的实施方案进行了PPT展示与汇报。专家组成员认真审阅项目申报材料、听取项目介绍和汇报,并对项目一一进行提问,企业代表进行了答辩。
根据项目实施方案、综合情况和企业答辩情况,五位专家对每条供应链项目进行打分,出具了相关评审意见,按平均分排序经专家评定有4条供应链整体符合项目的申报要求。
据悉,2018年6月,株洲市《流通领域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试点申报方案》获商务部、财政部批准,被纳入流通领域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重点城市,获得中央支持资金6000万元。。此次获批的流通领域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重点城市全国共18个,湖南共2个,分别是株洲和衡阳。今后两年,株洲市将按照商务部和财政部的要求,重点围绕供应链“四化”(标准化、智能化、协同化、绿色化),推动供应链各主体各环节设施设备衔接、数据交互、资源共享,通过整合供应链、发展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加快发展大市场、大物流、大流通,实现供应链提质增效降本。
7月2日,株洲市财政局派人参加了财政部组织的18个试点城市该项目动员布置会。未来两年将依托我市产业发展优势,拟在生物药品、肉及制品、日用陶瓷、服装服饰及快消品等重点行业领域开展供应链体系建设,通过打造流通与生产深度融合的供应链,应用供应链理念和技术,大力发展智慧商店、智慧商圈、智慧物流,着力提高互联网应用能力,构建釆购、分销、仓储、配送供应链协同平台,提升流通供应链智能水平。
9月6日,株洲市商务和粮食局在株洲市开元大酒店举办2018流通领域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工作培训,市辖区县(市)区商务和粮食局负责人及相关企业负责人等120余人参加,省商务厅调研员刘峥嵘出席培训会。会上,中国商贸物流标准化行动联盟主席、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副会长王继祥向参加培训的人员讲解了加快推动我省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提质增效降本、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重点对供应链体系建设试点政策进行解读以及对其实施路径进行分析。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燕讲解了开放式托盘共用系统及GS1编码的应用和怎样有效地解决流通领域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不到位等问题。培训现场座无虚席、互动交流非常活跃,散会后仍有很多企业家抓住难得的交流机会,围着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工作就各自问题请专家答疑。
10月22日,株洲市流通领域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首次工作会议在市政府七楼会议室召开。副市长黄芳出席会议并讲话,市政府副秘书长潘才良主持会议,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农委、市商务粮食局、市公安局、市环保局、市交通局、市质监局、市邮政局等各部门分管负责人出席会议。
会上,市商务粮食局副局长张国民(流通领域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汇报了流通领域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有关工作和实施方案的相关情况,市财政局分管负责人对国家拨付株洲市流通领域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的使用提出了规范性的要求,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分管负责人对我市流通领域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工作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并做了表态发言。最后,黄芳深刻解读了商务部、财政部下发的流通领域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相关政策性文件,强调株洲作为全国商贸物流的节点城市,要把握好这次纳入全国流通领域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试点城市的机会,完善我市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打造农产品、药品、陶瓷、服装等重点行业供应链,以物流标准化为切入点使链主(龙头)企业发挥引领、整合作用达到经济提质增效降本的目的。
会议原则通过了《株洲市流通领域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株洲市流通领域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资金管理办法》、《株洲市流通领域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等文件,并以领导小组的名义下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