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株洲新闻网记者 李翔
【引子】
“老旧的厂房,斑驳的外墙,锈蚀的阀门,空荡的站场,无声地诉说着老厂的厚重与沧桑……”去年春日,老洗煤厂人严磊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感叹:“老树何时能逢春?”
诞生于“一五”期间的株洲洗煤厂,走过辉煌,走过低迷,走进了“十三五”。他们,在谋划一个全新的未来;他们,要翻开新的产业篇章。
老厂的春天,真的要来了吗?
【首度转身】甩掉了一些包袱
“一五”期间,株洲洗煤厂是国家156个重点项目之一,是我国“北煤南运”战略的重要布子。
“国家质量管理奖”“全国250家经济效益最佳企业”“湖南省经济效益10佳企业”……时光隧道里,挂满了记录辉煌鼎盛的牌匾。
一段尘封的记忆被拉回眼前。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株洲洗煤厂的厂门,是大家挤破脑袋想进的地方。要说效益有多好?“银行只有存款,没有贷款。”“洗煤厂的牛奶冰棒牛奶都放得多些!”“洗澡票、油票、什么票都发……”
走过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路口,株洲洗煤厂渐渐感到“体力不支”。
洗煤厂“洗”的煤,要从其他地方运来。因远离矿区,物流成本高企,采购与销售两头在外,加之钢铁产能过剩,煤炭业走入低谷,洗煤厂的优势渐渐褪去。
“我们有洗煤的能力,却没那么多煤运来洗。”该公司监事会主席、高级工程师林麟介绍。如同众多国有大型厂矿一样,直面市场后的老厂只能在“温饱线”上挣扎。曾经熠熠生辉的奖牌,落上了一层灰……
2007年,连续亏损的株洲洗煤厂濒临破产的边缘。所幸,赶上了一趟国家扶持老工业基地改造的“班车”。2008年,株洲洗煤厂通过政策性破产,由湖南省煤业集团实施重组,成立湘煤洁净煤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湖南省煤业集团与陕西省煤业化工集团实施战略合作,通过股权重组成为今天的株洲洁净煤股份有限公司。
株洲洗煤厂奔波在求生的路上,寻觅着发展新机。
【再度转型】找到了发展命门
每年,数以百万吨计的原煤与洁净煤在这里“进进出出”,但这里,不只有黑与灰。
记者行走在厂区,看见了“一五”期间波兰援建的红砖房,看见了后期搭建的湖南省电煤储备基地以及蓝色的皮带走廊,看见了排排梧桐枝桠上嫩绿的新芽……
一抹抹这样的亮色,如同老厂不甘没落的心情。
株洲洗煤厂,曾因行业兴而盛,又因行业衰而败。“又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是无力地接受所谓命运的安排,还是危中寻机大胆转型?
“如果说,2008年的首度转身,是抓住了国家政策的‘救命稻草’,是被动之举,这一次则显得更为迫切和主动。”林麟说,一直以来,公司相关负责人找项目、谈合作,步履不停。
要转型,不妨先思忖自身优势。
通过前后两次的重组,员工身份早已完全置换,人员、机构精简到位,企业内部实现了“轻装上阵”。而作为往日的大型国企,可以盘活的闲置资产较多。
占地面积近600余亩,铁路站场有19股道线、19.6公里铁路专用线,相当于国家二级编组站,年吞吐能力达800万吨。“看,墙外就是京广线。”行至股道前,严磊指着不远处感慨地说。
“公司与株洲北综合枢纽相邻相接,区位优势明显,且与本地其他物流企业业务无同质性。”湖南工业大学物流研究所所长李正军一行,在深入考察后,作了可行性研究。他们认为,公司拥有发展现代物流及其相关产业的市场基础,企业与产业的契合度极高,快速转型得天独厚。
目标变得越来越明晰——转型现代物流。
【因地制宜】老厂转型不“任性”
在不少老厂不敢迈开步子的时候,老洗煤厂显得很“勇敢”。
老厂转型要怎么转?
市经信委副主任万晖认为,要因地制宜,不能“任性”。
“转型思路清晰,软件、硬件齐全。”万晖说,老洗煤厂转型,主业部分保留,既是立足自身优势,又与石峰区要建起一个现代物流园的全局规划相吻合。
今年是我市的“企业帮扶年”,株洲洁净煤股份有限公司被列为全市200家重点扶持对象之一。
供给侧改革也在为企业指明方向。
提高供给的质量,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的调整,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这在此处有所印证。
相较于株洲工业发展的一路疾行,工业物流脚步却始终不相匹配。“目前的物流企业,都是大企业剥离出来做配套的,缺乏真正的第三方物流。”业内人士介绍,株洲5星级现代物流企业、物流信息港的一个个空白,有待填补。
再看政策的风向标。省、市“十三五”发展规划都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并将从政策、资金、项目资助等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腾笼换鸟”,让第二产业退出,让第三产业上马,打造新的板块和增长极,实现跨越发展。
“老企业的转型不一定要陷入过去旧模式的桎梏,而是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政府的规划,以及市场的需求,实现彻底地转型。”万晖说。
【记者手记】
老厂转型需要“掌声”
“一五”“二五”时期,国家在株洲布局了一批企业。面对国家鼓励创新创业,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些老牌国企的发展有了新的选择。
株洲洗煤厂成功转型的个例说明,大部分老厂占有不可比拟的资源及地缘优势,借着这些力量,老企业焕发新活力,更多了一分可能。
如同青年创业“从零开始”一样,老厂转型何尝不是“推倒重来”。在这个创新创业的时代,老厂敢于迈开创新步伐,第二次“投胎”,渴望新生,值得鼓励与扶持。
在采访中,有人说:“若能像支持青年创业一样,支持我们老厂转型该有多好呀。”
是的,政策帮扶、信息服务、金融支持……这些,在他们的转型过程中,样样需要。